来源:人民日报
科技报告工作流程图 制图:宋嵩
统一格式、统一管理,将涵盖所有学科和技术领域
国家科技报告制度全面推行
近日,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科技部《关于加快建立国家科技报告制度的指导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,部署加快建立国家科技报告制度,推动科技成果的完整保存、持续积累、开放共享和转化应用。这意味着国家科技报告制度全面推行,力争在今年实现5到10个省份的省级财政资金支持的科研项目全部纳入国家科技报告体系。
财政资助的科技项目必须呈交报告,向社会共享
近年来,我国科技投入持续快速增长,2013年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超过万亿元。根据《意见》,财政性资金资助的科技项目必须呈交报告。今年3月1日,经过前期调研和试点推广,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正式开通。
科技报告是按照标准格式写成的科技文献,其主要目的在于实现科技资源的持续积累、传播交流和转化应用。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副所长张新民说,利用国家财政资金作出的成果,有必要面向社会共享、向社会说明。这一制度也是欧美发达国家管理科技资源的重要手段。
我国的科技管理,虽然项目验收时有年度、中期等各类报告,但这些报告缺乏统一管理,没有统一的撰写格式,技术细节也不详细,影响查阅。而近年持续增加的科技信息和数据,则使建立科技报告制度的需求更加迫切。
2013年初,科技部率先开展科技报告试点工作,目前已经有1.6万份报告面向全社会开放,年底将力争达到2.5万份。根据《意见》要求,到2020年,我国要建成全国统一的科技报告呈交、收藏、管理、共享体系,形成科学、规范、高效的科技报告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。
公众不需注册即可查询,科研不端将向社会公布
《意见》还要求建立奖惩机制,对未按时按标准完成科技报告任务的科技项目,按不通过验收或不予结题处理。对科技报告存在抄袭、数据弄虚作假等学术不端行为的,纳入科研信用记录并向社会公布。
今年3月1日开通的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是国家科技报告制度的重要载体。该系统除了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注册登录外,公众不需注册,就可以检索科技报告摘要和基本信息,了解国家科技投入所产出的科技报告的基本情况,还可以对科研诚信问题进行监督举报。
报告公开后如何保障知识产权、避免涉密?科学技术部发展计划司副司长叶玉江表示,该系统对报告实行了分类管理和受控使用。对于公开的科技报告,向全社会提供开放共享服务,倘若涉及作者单位技术以及作者发表论文和申报专利,报告作者可以申请延期公开,一般延期2到3年,最多不超过5年,延期时限内将只对外提供摘要检索,全文则需由用户联系作者获取;对于保密科技报告,则需要通过专门渠道服务。
据介绍,目前该系统已累计注册用户12000多名,多为国内科研人员。今后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,注册接口将面向外籍人士开放。
如何保证报告收藏的完整和持续性面临很大考验
张新民说,虽然科技报告资源规模在有序增长,《意见》的出台也有利于制度的建设,但国家科技报告制度建设覆盖面广、利益主体多、综合协调难度大,不能指望一下子好起来。
叶玉江也表示,我国报告系统建设起步晚,法规和标准还有待健全,如何保证收藏的完整和持续性还面临很大考验。同时,培养科研人员写作报告习惯,还需要一段时间。
张新民说,我国在科技报告组织管理、标准规范、政策法规和共享服务等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,当务之急是在有条件的部门行业开展起来,积累运行经验,为今后制度建设打下基础。
科技报告制度推广工作将首先在中科院、工程院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“科字头”部门开展,今后逐步向相关产业部门铺开。国家科技报告制度建成后,将涵盖所有财政资金设立的计划、专项和基金,囊括所有学科和技术领域。